“一天晚上我和妈妈去送换洗衣物,看见爸爸趴在病床边打盹儿,手里还攥着爷爷的输液管,生怕药水滴完了没发现。那一刻,我忽然明白,孝顺不是轰轰烈烈的壮举和口号,而是日复一日的坚持付出。”长春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的于天琦同学生动地与师生分享自己的家风故事。
5月15日,在国际家庭日到来之际,长春工业大学妇委会在北湖校区举办“传承好家风弘扬新风尚”家风故事分享会。学校党委书记陈权参加了分享会并讲话。学校有关部门负责人、基层党委书记、分工会主席、妇委会主任,部分教师和学生代表参加了分享会。

分享会上,来自学校不同岗位、不同专业的教师和学生代表深情讲述自己家庭中的动人故事,他们用质朴的语言、真挚的情感,通过讲述家风传承、家教感悟向大家分享了建设好家庭、涵养好家教、传承好家风的故事。现场气氛热烈而融洽,场上人员沉浸其中,精彩处报以热烈掌声,共情处也不禁眼眶湿润。感人故事虽各不相同,但都传递出一个共同的主题:良好的家教家风是个人成长道路上的坚实基石,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幸福家庭的重要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于浚湜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家族文化起源和功能说起,讲述了家族文化的历史功能和演进过程,阐述了“建设好家庭、树立好家风”的当代价值。
“从法学意义上,家风是法治国家的一个微观法域;在社会学意义上,家风是社会风尚的重要元素;在政治学意义上,家风是政治信仰的重要载体。”公共管理学院郑二为教授从学科专业角度谈了家庭、家教、家风的意义。
“工作中,我们在学术研讨时各抒己见,在教学创新上群策群力;生活中,我们共同分担家庭事务,尊重彼此的选择。在这种平等的、充满爱的家庭氛围中,也让孩子们明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建立在相互理解与尊重之上,而非权威与服从。”机电工程学院院长郝兆鹏介绍了自己如何做好学术研究与家庭事务的关系。
“作为双职工教师家庭,我们与长春工大有着血脉相连的羁绊。二十余载春秋,从青涩讲师到教学管理者,从二人世界到三口之家,我们始终秉持‘立德树人’的初心,将‘教者仁心’的职业信仰与‘家和万事兴’的生活哲学相融合,在平凡的岁月里书写着新时代的家风传承。”长春市“最美家庭”获得者、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李秀文分享自己的家风故事。
“公公婆婆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尊老爱幼、团结互助、诚实守信、积极向上、遵纪守法、勤俭持家、家庭和睦的良好家风。”学生工作部房丽华介绍了自己的家风故事。
“2007年博士毕业后,我们远赴美国从事博士后研究,异国他乡的深夜实验室中,为国奉献的初心从未动摇。归国十余年,我耕耘于高校三尺讲台,爱人扎根于中科院科研一线,我们既是事业上的同行者,更是‘厚德博学、善思笃行’家风的践行者与传承者。”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郑敏教授介绍了自己的家风故事。
陈权指出,好家教、好家风在滋养好的社会风气中起重要作用,每个家庭成员都应重视家庭,珍爱亲情,懂得感恩,由此升华爱小家也爱国家的家国情怀。教师们更要做好榜样,建设相亲相爱的家庭关系,弘扬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在促进家庭和谐,培养下一代健康成长,老有所养等方面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做和谐家庭的带动者。

最后,分享会在学校“湖畔之声”合唱团的歌声中结束。此次家风故事分享会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推动了长春工业大学家庭文明建设与校园文化的深度融合。
原文链接:长春工业大学举办家风故事分享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