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日报11月28日讯 研究生开题前,带着学生“往工厂跑”;学生毕业创业,鼓励学生“往工厂跑”;年轻专业教师授课前,教导教师“往工厂跑”……长春工业大学焊接学术团队带头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宫文彪的科研项目几乎都是基于生产一线的需求,他自己的体会是:没有一个项目是坐在实验室里想出来的。
在办公室研究资料文献、在实验室做实验、带学生到工厂试验??在学生和同事眼里,这是宫文彪日常生活的三点一线。“搞科学研究应多往工厂跑,特别是年轻人,到生产一线才能发现问题,才能把专业理论和工程实践结合起来。”这是宫文彪经常对年轻教师和学生说的一句话。
“因为在工厂工作过,所以我告诉学生不能停留在枯燥的理论上,应该到工厂一线去。”宫文彪说,焊接是实用性比较强的专业,要求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如今,他带的学生都是将课题和一线运用结合起来,从工厂中“走出来”,走在专业知识的最前面,基本在毕业之前就被各大企业提前“签走”。他还鼓励在长学生要始终在一线推广所学技术,并运用到其他领域。
宫文彪从事材料加工专业教学与科研工作29年,始终坚持科研要“到工厂去”的信念,让搅拌摩擦焊技术在长春落地扎根。
搅拌摩擦焊技术是英国焊接研究所申请的发明专利,主要用于解决铝合金等低熔点材料的焊接。宫文彪发现搅拌摩擦焊技术在轨道客车铝合金车体制造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当时省内还没有专用的搅拌摩擦焊设备,他查阅资料,根据搅拌摩擦焊的原理,一天又一天地在车间里试验。既是技术员又是工人,当时没有配备操作工,宫文彪就自己亲自操作设备,并带着学生经过多次试压研究、测试,最终形成了稳定的车钩座搅拌焊接工艺。
宫文彪1.0版焊接技术主要是单轴肩搅拌摩擦焊接,但能进一步降低车身自重,更有效节约资源,然而提升车体制造质量和技术水平的双轴肩搅拌摩擦焊技术,当时却掌握在日本一家公司的手上。为了突破技术封锁,宫文彪一次一次核算数据,和操作工在现场一遍遍试验、测试,最终,2.0版双轴肩搅拌摩擦焊技术取得圆满成功,打破了日本对该项技术的垄断。2017年,特别是在新一代标准动车组——复兴号上,宫文彪科研项目“搅拌摩擦焊先进制造技术在铝合金车体上的应用开发”被成功应用在高铁车钩座、连接板、裙板、顶板等关键零部件的制造工艺上,取得了非常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宫老师经常对我说,虽然我自己创业了,但还是要带着年轻员工到基层去看、去学习、去掌握技术在实际中的运用。”省斯威森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喜兵说,他自毕业后就在汽车行业工作,一直和宫老师保持联系。如今,孙喜兵在宫老师的指导下开了一家科技公司,主要是进行搅拌摩擦焊技术在汽车领域的运用研究。“希望这项技术可以推广运用到汽车领域,为长春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长春日报》2018年11月28日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