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通讯员 王越)11月21日上午,学校党委书记陈权、校长付跃刚、副校长林洁琼到马克思主义学院参加集体备课,与思政课教师一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指导广大教师将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坚持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与思政课建设同步推进。党政办公室、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同志、部分思政课教师参加集体备课,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于浚湜主持集体备课。
会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党支部书记楚洪涛分享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思政课教师尚昭晨、侯琳琳、王薪童、魏向宇、卢迪结合课程进程、内容特点等,汇报了下阶段教学设计思路。参会教师交流讨论了近期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学生关心关注的领域,现场畅所欲言、氛围热烈。

集体备课现场
陈权在听取大家的介绍后强调,要紧扣“十五五”规划建议中的新思想、新举措,以理论深度筑基、以现实关联赋能,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一是深化理论阐释能力建设,引导教师系统钻研“十五五”规划蕴含的核心要义与理论逻辑,结合国家发展战略与区域振兴部署,精准解读时代发展趋势与政策导向,以扎实学理支撑筑牢思政课思想根基;二是聚焦育人实效精准发力,立足学生成长规律与区域发展实际,将个人理想追求与国家产业布局、地方建设实践深度衔接,激发学生情感共鸣与参与意识,引导学生树立家国情怀,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付跃刚指出,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需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两大关键举措提升思政育人实效。一是构建“大思政课”格局,深耕课堂教学提质,着力增强教师授课的吸引力与感染力,通过生动化、具象化表达让党的理论以可感、可悟、可信的方式浸润学生心灵。二是强化校地资源赋能,立足学校服务东北工业发展的深厚积淀,将区域发展实践、学校办学特色与思政教学深度结合,让课程内容更贴近学生、贴近实际,切实提升思政课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集体备课后,学校领导走进思政课课堂,实地查看教学实况、听取思政课,详细了解教师教学方法运用、学生课堂互动等情况,利用课间与思政课教师亲切交流,对提升育人质效提出切实有效的指导。
学校将持续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案例打磨等多元举措打造“金课”,不断提升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让每一堂思政课都成为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载体,引导青年学生坚定政治认同、坚定“四个自信”,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勇担时代使命。
(供稿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初审:钟旭、于浚湜 复审:张亮亮 终审:王亚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