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通讯员 万杨)10月31日至11月3日,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全国学联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南京大学承办的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举办。经过激烈角逐,我校共获得国家级奖项10项,其中,主体赛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揭榜挂帅”擂台赛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人工智能+”专项赛获三等奖1项。实现了国奖覆盖全部赛道,专项赛首度入围并取得历史性突破的参赛目标,获奖数量再创新高居全省前列。

参赛师生在国赛现场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挑战杯”竞赛的组织与推进工作,自2024年11月本届“挑战杯”竞赛启动以来,精心部署,高位推动。校团委系统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精心策划并组织实施多轮项目训练营、专家评审会及模拟答辩活动。针对不同项目类别与学科特点,特邀校内外专家开展集中辅导及一对一指导累计达20余场,为参赛团队提供了全方位、全过程有力支撑。

作品巡展期间,共青团吉林省委副书记马景惠来到我校项目展区,与参赛师生亲切交流,对团队的科创成果给予充分肯定。他鼓励同学们要以赛促学、以赛促研,持续深耕技术创新,力争在关键领域实现新突破。

共青团吉林省委副书记马景惠与我校师生亲切交流
答辩备赛期间,项目指导教师全程跟进、悉心指导,持续优化作品细节;校院专职团干部精心组织、有力协调,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参赛学生沉着应战、稳定发挥,充分展现了我校学子锐意创新、勇攀高峰的精神风貌。
封闭评审期间,校团委组织部分师生开展了红色主题教育研学、共青团促就业、共青团工作经验交流学习等活动。

与南京工业大学团干部进行交流座谈
本届竞赛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搭建了“1+2+N”工作矩阵,即1个主体赛,“揭榜挂帅”“人工智能+”2个专项赛,举办“挑战杯”项目对接转化会等多个配套活动。下一步,学校共青团将持续以“挑战杯”等高水平竞赛为引领,进一步完善共青团“一二三三”科创育人体系,引导青年学生弘扬科创精神、聚焦“卡脖子”难题,为学校加快创建一流地方工业大学注入青春动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工大青年的智慧与力量。
获奖作品及团队简介
主赛道二等奖
《绿色海洋-核苷酸增粘可持续水下粘附性材料开发及应用》
所在学院:化学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刘鑫 黄向东
团队成员:郭伟 陈兴乐 黄铭淞 陈爽 谢轩 崔莉迎 孙亚亚 刘玲玉
作品简介:水下粘附性材料在电子密封,结构建筑,航空航天等领域被广泛应用,开发一种高强度耐久稳定且可持续的水下粘附性材料,对于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提出核苷酸增粘可持续水下粘附性材料新策略,成功构建可持续粘附性材料高强度水下粘合界面。所研发的可持续水下粘附性材料突破传统粘合剂在湿润以及水下环境的应用局限。
“揭榜挂帅”擂台赛(学生赛道)二等奖
《超声辅助激光熔覆高熵合金隧道装备关重件再制造技术》
所在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隋琦
团队成员:李泰庆 张洪灿 普银康 李腾飞 殷方宇
作品简介:本研究针对盾构机45号钢关键件在高温高压隧道工况下出现的热软化、热疲劳开裂及氧化脱碳等失效问题,系统探究了不同Al含量对涂层组织结构、硬度、耐磨性及抗热疲劳性能的影响,并引入超声振动工艺以改善元素分布均匀性、细化晶粒、增强界面结合。研究结果表明,经900℃热疲劳循环后仍保持优异性能,实现了关键部件在极端工况下的长效防护与绿色再制造。
“揭榜挂帅”擂台赛(学生赛道)三等奖
《超柔性阻燃隔热气凝胶复合材料-特种电池热失控防护方案》
所在学院:化学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李贞玉 王珺楠 倪冲
团队成员:王昭怡 姚传莹 赵子铭 李康宁 邬紫依
作品简介:本作品针对特种环境下电池热失控蔓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溶胶-凝胶法与常温干燥工艺制备的柔性气凝胶阻燃隔热纤维复合材料。该工艺路线显著简化了传统气凝胶的生产流程,避免了高压高温设备的使用,在实现低成本量产的同时,将制备周期缩短至一天以内。该材料已具备产业化条件,经济效益显著。除新能源汽车电池热防护外,在航空航天、高速铁路、消防防护等领域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揭榜挂帅”擂台赛(青年科技人才赛道)三等奖
《激光熔覆Fe-WC 金属陶瓷梯度涂层的性能研究》
所在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参赛教师:隋琦
作品简介:超高速激光熔覆与超声波辅助技术(UALC)协同开发的Fe-WC金属陶瓷梯度涂层,为高性能耐磨轴承制造带来了突破性工业解决方案。此项技术成功攻克了耐磨性与强韧性难以兼顾的行业核心瓶颈,并凭借其4-7mm单道宽区的高效熔覆能力,实现了低成本规模化生产。这一技术范式无疑为多领域高性能轴承的可靠应用与长效服役开辟了全新的技术路径。
“人工智能+”专项赛三等奖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原材料采购智控小助手-基于AI-MRP协同的弹性制造供应链决策系统》
所在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指导教师:唐艺彬 李大龙
团队成员:张新雨 李冠呈 商艺 高泽 田坤维 孙宇 王子皓 满国策
作品简介:本项目推出“九天大模型驱动的AI+MRP智能采购助手”系统,以轻量化部署、智能化预测、人机协同控制为核心,赋能中小企业构建弹性制造与精准供应的新型采购体系。该系统融合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MRP逻辑,突破了以往MRP依赖历史平均数据的静态规划瓶颈,能够基于实时订单、库存动态、设备状态等多源数据,通过强化学习算法和工业机理模型实现物料需求预测。
(供稿单位:团委 初审:邵捷 复审:张亮亮 终审:王亚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