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记者 田飞宇
3月26日、4月8日,党委书记陈权与校长张明耀分别深入南湖校区和北湖校区的湖畔社区,与学生面对面,从成长困惑、学风建设等方面与学生代表深入交流。很荣幸,我作为学生代表之一,参加了南湖校区的湖畔社区“校领导与学生面对面”主题活动。经过与几位一起参会同学的交流,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与书记校长面对面,更是心贴心,他们的指导犹如一束阳光,驱散了萦绕在我们心头的迷雾。
刚踏入会场时,我们心中仍带着对“官方场合”的些许戒备,但当陈权书记以温和的语气开场时,我意识到这将是一场与众不同的对话。没有冗长的套话,没有刻意的说教,他与我们围坐在一起,分享着他对人生、学习与成长的深刻洞见。

学生记者田飞宇(中)在现场提问 摄影:么旭龙
在经过几个问题的解答之后,我终于抢到了提问的机会,“书记,我感觉自己的专业就业非常局限,我不知道能不能有更多的选择!”我将酝酿已久的疑问提了出来。“每个专业领域都有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陈书记的声音沉稳而有力,面对我抛出的“就业局限性”问题,他结合多年的教育经验说道:“不要一山望着那山高,关键在于能否深潜其中,成为领域的专家。”这番话如醍醐灌顶,让我突然领悟到:所谓局限,不过是自己浅尝辄止的托词。
随着座谈交流的深入,不断有新的问题提出。陈书记都一一作答。“为他人与社会注入更多温度,切勿沦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把自身长处与他人优势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顺势而为,方能事半功倍”;“要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要主动跃出舒适区,辟出独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书记的这些话语如石子投入湖面,激起层层涟漪,许多曾经模糊的困惑在我们的脑海中渐渐清晰。他对于“成功”的定义,更是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与其在千人独木桥上内卷,不如走出属于自己的林荫小道。”让我们开始思考:是该追逐他人定义的完美人生,还是培育内心真正的精神花园?幸福的标尺,不在外界,而在内心。
在“校长谈学风”的活动现场,同学们一样收获满满。“要坚定理想信念,拥有积极自信的青春姿态,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积极参与学术活动,与周围同学共同进步,”张明耀校长告诫同学们,自主学习自律自强很重要。经济管理学院王静如还是大一学生,在参加完“校长谈学风”活动后,学习劲头更足了,“在与校长面对面交谈中,我找到了自己的下一步方向,要不受大环境的影响,找到自己的节奏,保持住自己的优势,努力学好高数等重要学科,不断扩宽知识面。”数学与统计学院的杨慧如目送校长离开会场,她依然难掩心中的激动,“校长的交流让我深受触动,他不仅叮嘱我夯实专业基础,还针对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建议我围绕研究方向广泛阅读文献、探索学术前沿。”“我将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饱满的学术热情迎接挑战,不负这份殷切嘱托。”杨慧如表示。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研究生李东洋、艺术设计学院的本科生封坤都表示,参加这次活动是一次意义非凡的学习经历,校长的解答振聋发聩,“校长关于勤奋、自律与求知欲的解答,直击我平日学习里的懈怠,令我惭愧又警醒。”封坤表示。
走出社区时,微风拂过脸颊,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澄明。我忽然明白,“面对面”不仅是物理距离的贴近,更是两代人心灵的同频共振。学校领导赠予我们的,不仅是解决问题的锦囊妙计,更是一把打开人生可能性的金钥匙——教会我们既要脚踏实地深耕专业领域,又要以星空般的胸怀拥抱时代浪潮。或许,根本不存在“正确的人生模板”。正如陈书记所说,“路是自己试出来的”。而此刻,我仿佛看见了那条属于自己的林荫小道,它蜿蜒向前,通向更加灿烂的远方。
(供稿单位:新闻中心 初审:张亮亮 复审:仲崇利 终审:王亚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