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
媒体矩阵

【媒体工大】中国吉林网:青春向北 “吉”聚未来|海创中心如何让游子归 “吉”?

发布日期:2025-09-25    浏览次数:

 在长春新区最具创新创业活力的长新创谷7号楼里,欧美同学会东北海创中心格外醒目。

  自2024年11月正式运营以来,这片凝聚着政策温度与创新活力的空间,正成为海外人才扎根吉林、逐梦科创的“强磁场”,用扎实的人才工作成效书写着“青春向北、‘吉’聚未来”的生动答卷。

微信图片_20250925164251.jpg

  筑巢引凤:高标准载体聚英才

  走进欧美同学会东北海创中心,用于初创孵化期的16间办公室已有13间迎来了海归创业者的身影。

  作为省欧美同学会与长春新区共建的重点平台,这里以严格的准入标准筛选优质项目,欧美同学会东北海创中心负责人薛晓磊介绍,入驻企业需有持股30%以上的海归股东,且其需满足世界前200高校毕业、海外知名机构任职、世界500强工作经历或创办高成长性企业等核心条件,确保了人才与项目的高质量底色。

  截至目前,中心已集聚32名海归人才,其中博士后4人、博士5人,涵盖美国、德国、日本等9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与工作背景。17家入驻企业中,既有成长型企业,也有潜力十足的初创力量,形成了“人才引领项目、项目集聚人才”的良性生态。

微信图片_20250925164333.jpg

  多维引才:精准施策汇智流

  “没想到家乡为我们回来创业铺好了这么多路。”这是许多入驻海归人才的共同感受。海创中心创新构建“四位一体”引才体系,让海外智力资源源源不断汇入吉林。

  在“以情引才”的温暖感召下,海创中心梳理70名在站海归博士后信息,成功推动24人明确留吉意愿,同时通过校地专班对接4家高校校友会,与吉大、东师等高校的海外校友深度联络,用乡情纽带架起回归桥梁。“以才引才”则发挥榜样力量,通过省欧美同学会、海外侨商协会等渠道链接231名海归企业家资源库,修宁交泰、钰橡科技等企业正是通过海归同行的推荐成功落位。

  针对产业需求的“联合引才”更显精准,已为捷翼汽车匹配3名海归实习人才,向欧美同学会总会推送金赛药业、圣博玛等龙头企业的高端人才需求。成功组织“海聚英才·筑梦吉林”海外优青线上对接会,精准匹配了多位来自美国、法国、加拿大等国家的海外留学生及青年科技人才14人参加对接活动,并与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长春理工大学、长春工业大学及中科院应化所5所高校院所共20名来自光电子、材料、机械、航空航天、电气与电子工程等院系及人才工作负责人进行线上对接,为海外人才了解吉林、选择吉林搭建了高效平台,也为吉林省高校院所引进海外人才拓宽了新的渠道。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入驻后建立的“海荟东北人才库”,已汇集103名匹配东北产业的留学人才信息,8个专家团队有望落地长春,让机构引才成为重要支撑。

微信图片_20250925164357.jpg

  赋能成长:全链服务助发展

  “从政策申报到资源对接,中心的服务让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

  海创中心将服务贯穿企业成长全周期,不仅协助企业申报高层次人才资助、最具成长潜力企业等项目,更打造了多元化赋能平台——4期投融资对接活动搭建资本桥梁,9场专业讲座沙龙破解发展难题,长三角研究院还为入驻企业链接了长三角地区的技术与市场资源。 以赛引智更成为聚才亮点。省欧美同学会与长春新区承办总会的“双创”大赛光电信息产业赛道,已征集报名项目332个,其中东北海创中心协助挖掘省域内外及港澳地区项目74个。通过赛事环节中的园区考察、资本对接等设计,让更多海外人才深入了解吉林的产业优势与发展机遇。

微信图片_20250925164347.jpg

  展望未来:提质升级强磁场

  面向未来,欧美同学会东北海创中心的人才集聚蓝图愈发清晰。“我们将深化‘手拉手’引才行动,建立人才需求库与储备库,让供需对接更精准。”欧美同学会东北海创中心负责人薛晓磊介绍,策划“2025海外学子长春行”活动,将进一步畅通人才联系渠道。北湖未来新质人才港落地后,形成提供创业指导、就业需求对接服务等一体化服务窗口,更将让人才服务更具温度。

  展厅里,17位青年海创企业家的风采与32名人才的详细名录即将更新上线,鹏耀科技的引才故事、森亿智能的成长经历将成为“吉”聚人才的生动注脚。

  在这片创新沃土上,越来越多的海外人才正以青春之力赋能吉林发展,让“青春向北、‘吉’聚未来”从愿景变为现实,为东北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动能。


原文链接:青春向北 “吉”聚未来|海创中心如何让游子归 “吉”?-中国吉林网


上一篇:【媒体工大】中国吉林网:以文明之光照亮振兴之路——吉林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暨移风易俗交流活动侧记
下一篇:【媒体工大】中国吉林网:青春筑梦国防 声动时代强音